鞭虫病是由鞭虫(毛首鞭形线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等处所引起的疾病。
轻度感染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但重度感染者可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甚至贫血及直肠脱垂等症状。
一、鞭虫生活史
鞭虫的生活史包括虫卵在外环境土壤中的发育和虫体在人体内发育的两个阶段。鞭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外界适宜的温度(22℃~23℃)、潮湿、荫蔽和氧气充足的环境条件下,经过21~35天可发育为含幼虫卵。因含幼虫卵对人体具有感染性,故称感染期虫卵。感染期虫卵随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在小肠内孵出幼虫,然后侵入小肠黏膜,经过约10天的发育,再移行至盲肠发育为成虫。从感染期虫卵进入人体至发育为成虫产卵约需2~3个月。
1条雌虫每天排卵量约为3000~7000个。成虫在肠内存活可延续3~5年。
二、流行概况
(一)分布
鞭虫感染分布范围遍及全国,与蛔虫的分布较一致,但感染率相对不如蛔虫高。在干燥、寒冷的北方地区感染率一般远较南方地区为低。
鞭虫病是农村地区常见的主要肠道寄生虫病之一。由于生活习惯不同,一般儿童的感染率高于成人,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
(二)传染源
鞭虫病人和感染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
(三)传播途径
使用新鲜粪便施肥或随地大便,使鞭虫卵污染土壤和周围环境,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期虫卵。虫卵可借蝇类、鸡、犬等的机械携带或风力散播,污染环境、物品、食物等。人因生食含有感染性虫卵的不洁蔬菜、瓜果和水而受到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手,经口受到感染 。
三、临床表现
鞭虫的致病作用主要包括成虫寄生在人体肠腔所引起的肠壁组织机械性损伤、夺取营养和引起宿主免疫反应几个方面。
(一)胃肠道症状鞭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和升结肠,一般轻、中度感染时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在重度感染时,其寄生的部位可延伸至结肠、直肠、回肠下段及阑尾。由于鞭虫头部钻入肠黏膜,虫体机械损伤肠壁组织及其分泌物的刺激作用,使肠壁局部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充血、水肿、点状出血、小溃疡或形成肉芽肿。病人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慢性腹泻或便秘、大便隐血或带鲜血,并容易并发肠道细菌感染。
(二)全身症状
成虫以吸食人的血液和组织为营养,因此在严重感染者,肠壁寄生鞭虫数量较多,损伤也较严重,虫体不断吸食渗出的血液。病人因长期慢性腹泻可引起营养不良、消瘦、乏力、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可降至5克左右,出现一系列贫血所引起的症状。严重感染的儿童,甚至可引起直肠脱垂并出现大出血现象。少数患儿心脏扩大、四肢浮肿、甚至死亡。
(三)其它
部分患者因虫体引起过敏而出现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发热、头昏、头痛等症状。此外,还可诱发阑尾炎,并发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结肠穿孔、肠梗阻、肠套叠、腹膜脓肿等。偶有报告鞭虫病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例。重度感染的鞭虫病患者可出现杵状指。
四、诊断
粪便中查到鞭虫卵即可确诊。主要的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操作简便,但取粪量少检出率低。在轻度感染的情况下易漏检,需一粪三检才能提高检出率。此外,因鞭虫卵较小,在镜检下粪便纤维杂质较多,易掩盖虫卵影响检查结果。
(二) 饱和盐水浮聚法
因鞭虫卵轻于饱和盐水比重,浮聚盐水表层,检出结果远高于直接涂片法,为较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操作时应注意翻揭玻片勿使盐水滴漏,否则会影响检出结果。
(三) 厚涂片法(Kato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
因取粪量多、操作简便检出率高,且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还能定量,为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粪检方法。
镜检时应注意的是:最近几年发现在人粪便中常有大型鞭虫卵(78μm×30μm),往往和正常大小的鞭虫卵同时存在,这是由于应用甲苯达唑、阿苯达唑和噻嘧啶等驱虫药引起的,其大小与狐鞭虫卵较相似,区别要点是人鞭虫卵的透明塞较狐鞭虫卵宽大。
五、治疗
鞭虫对常用驱治肠道线虫药物的敏感性与钩虫、蛔虫、蛲虫有很大不同,需增加剂量和疗程才能提高疗效。治疗鞭虫病较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甲苯达唑
本品驱鞭虫,成人和4岁以上儿童常用100mg,每天2次,3~4天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间隔数天重复疗程。该药对鞭虫卵亦有良好的作用。
本药口服后仅5%~10%自肠道吸收,其它均自肠道排泄,故不良反应很少。少数病人服药后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还可以发生头昏、乏力、皮疹等症状,但均较轻微短暂可自行恢复正常。
(二)阿苯达唑
成人每天400mg, 3~5天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间隔数日重复疗程。儿童剂量参考各产品用药说明。
本药口服后因吸收差不良反应一般较少。少数病例服药后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口干、乏力等现象,偶见个别病例服药后出现全身瘙痒和皮疹。
严重肝、肾、心功能不良,化脓性皮炎、活动性溃疡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癫痫史、药物过敏史者不宜服用。孕妇禁用。
(三)复方甲苯达唑
复方甲苯咪唑每片含甲苯达唑100mg,左旋咪唑25mg。常用量1天2次,每次1片,连服3天。成人和4岁以上儿童均按上述剂量服用。
此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主要表现为头昏、恶心、腹痛、腹部不适。偶见头痛、呕吐、腹泻。但程度轻微,时间短暂,可自行缓解。孕妇忌用。小于2岁的幼儿不宜使用。其余注意事项与甲苯达唑相似。
(四)复方阿苯达唑
成人及7岁以上患者,3片顿服。2~6岁患者,1.5片顿服,或遵医嘱。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2岁以下患者和肝功能不全者禁用。对阿苯达唑类药品或双羟萘酸噻嘧啶过敏者禁用。
(五)伊维菌素
本品驱鞭虫,常用12mg顿服。
服药后12小时即开始排虫,第二天排出最多。
仅有少数病例出现短暂腹痛等反应,且症状轻微,未经处理可自行消失,不影响劳动和学习。
六、预防
预防鞭虫病的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消灭传染源
鞭虫病人和感染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驱虫治疗尤其是开展集体驱虫,既保护健康又消除传染源。
(二)改水改厕
保护水源,因地制宜,改善饮水卫生条件,确保生活用水的清洁卫生,是预防鞭虫感染的重要一环。
(三)进行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通过寄生虫生活史和危害性的宣传教育,使群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勿随地大便,不饮生水,生吃瓜果、萝卜、红薯、甘蔗等,尽量做到洗净、削皮吃。